
Information Center
View all categories
海绵城市技术介绍
Published on:
2016-11-07
Source
海绵城市技术介绍
INTRODUCTION OF SPONGE CITY TECHNOLOGIES
源头技术包括
1. 绿色屋顶:又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根据种植基质深度和景观复杂程度,绿色屋顶又分为简单式和花园式,基质深度根据植物需求及屋顶荷载确定,简单式绿色屋顶的基质深度一般不大于150mm,花园式绿色屋顶在种植乔木时基质深度可超过600mm。
2. 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为此就要充分利用空间,在墙壁、阳台、窗台、屋顶、棚架等处,栽植各种植物或高攀藤本植物。
3. 高、低位花坛:在建筑屋檐落水下的地面上设置高位花坛,将雨水收集后导入低位花坛中,雨水流经高位花坛进行渗透净化,而后与道路雨水一起通过低位花坛,流入渗透浅沟,雨量较大时,雨水沿着浅沟进入渗渠继续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再排入集水坑塘或人工湖,即“高花坛+低位花坛+浅沟渗渠渗透”的形式。
4. 透水铺装:是指能使雨水通过,直接渗入路基的人工铺筑的铺装材料。透水性铺装的共同特点是降水可通过本身与铺装下基层相通的渗水路径渗入下部土壤。透水铺装在对城市地下水的补充、雨洪现象的减弱、吸收降低噪音、降低城市温度等生态环境方面具有更加突出的效果。透水性铺装一般包括透水性沥青铺装、透水性地砖及透水性混凝土铺装等。
5. 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6.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是指通过汇总管对雨水进行收集,通过雨水净化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达到符合设计使用标准。目前多数雨水收集利用,是由截污挂篮装置、弃流过滤装置、蓄水系统、净化系统组成。
中途技术包括
1. 下凹式绿地:是一种高程低于周围路面的公共绿地,也称低势绿地。与“花坛”相反,其理含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处排的作用,一般来说低势绿地对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质多未经改良。与植被浅沟的“线状”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够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内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为主。
2. 植草沟:又叫生态草沟、植浅沟或者生物沟,指种有植被的表沟渠,可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并具有一定的雨水净化作用,可用于衔接其他各单项设施、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除转输型植草沟外,还包括渗透型的干式植草沟及常有水的湿式植草沟,可分别提高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控制效果。
3. 生态树池:是种植树木的人工构筑物,是城市道路广场树木生长所需的最基本空间。多通过隔板隔开种植区和集水区,集水区的外壁设有外溢流孔,隔板上设有内溢流孔。种植区中的树池填料从下至上依次为砾石层、给水厂污泥与炉渣的混合层、种植土层、陶粒层。内溢流孔和外溢流孔的高度与所述种植土层底部的高度平齐。能将雨水净化,并收集净化后的雨水,并且树木可以通过自吸达到浇灌的效果。
4. 雨水排水管廊:主要指建设在道路的机非隔离带或者中央分隔带的雨水调蓄管廊,它既是雨水的排水通道,又是雨水的调蓄空间,既满足了雨水的排放,又满足了雨水的调蓄。其极配种植土层及极配填料层同时解决了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的难题。
末端技术包括
1. 调蓄塘
是一种雨水收集设施,为调节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雨水管渠值流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
2. 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
3. 生态湿地结合浅层调蓄
是雨水调蓄的一种,利用物理、水生植物及微生物等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高效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一般设计成防渗型以便维持雨水湿地植物所需要的水量。雨水湿地常与湿塘合建并设计一定的调蓄容积。传统意义上的雨水调蓄是消减洪峰流量。浅层调蓄则是设置在建筑小区内部或者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中以及可以利用面积的公共区域。超过设计标准的暴雨储存在调蓄设施中,待雨峰过后南排除,从而提高已建雨水系统防汛标准或降低新建排水系统下游管道管径的目标。
暴雨管理系统
暴雨管理系统应用一
应用于雨水的存储回用
意义
- 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序调控雨水
- 避免暴雨和初期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的泛滥及污染
- 补给含水层
- 能很显著的削减下水道中的流量峰值,有序的调洪
- 收集井能有效服务于环境敏感地带,不占用地表面积,让珍贵的土地用于停车场,体育场所或其他用途。
暴雨管理系统应用二
应用于雨水的下渗
意义
- 补给周围的土壤和含水层
- 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序调控雨水
- 避免暴雨和初期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的泛滥及污染
- 收集并能有效服务于环境敏感地带,不占用地表面积,让珍贵的土地用于停车场,体育场所或其他用途。
- 大容量且底部开口的收集井比常规的管石结构能提供更大的储藏体积和下渗率。
暴雨管理系统应用三
应用于因缺少水,植物无法生长的地带
意义
- 于生态相结合,给植被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 补给周围的土壤和含水层
- 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序调控雨水
- 避免暴雨和初期雨水直接进入河道造成的泛滥及污染
- JC-SS收集井能有效服务于环境敏感地带,不占用地表面积,让珍贵的土地用于停车场,体育场所或其他用途。
- 大容量且底部开口的收集井比常规的管石结构能提供更大的储藏体积和下渗率
暴雨管理系统 运用于防风固沙
众所周知,水资源利用是防风固沙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沙漠中的水源主要有地下水和降水。沙漠区域的降水量不稳定,一般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湿润年份降水量多,而干暖年份降水量少。沙漠地下水较稳定,其沙层厚,具有一定的“隔热”性,使水得以在地下保存。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受到降水的制约。
也即从根本上说,降水制约着防风固沙的效果,目前如何有效的利用降水,调蓄降水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是防风固沙工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暴雨管理系统能有效的调蓄降雨在时间上的不平衡,以丰补旱,调蓄雨水,从而最大程度的利用水资源意义。
- 与生态相结合,给植被提供生长所需要的水分
- 储存于地面以下,避免常规贮水构筑物遭受风沙侵蚀的缺点,减少维护费用
- 补给周围的土壤和含水层
- 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有序调控雨水
- 把降水储存于地下,减少蒸发量
- 暴雨管理系统不但能调蓄降雨在时间上的不平衡,也能调剂地下水在时间上的不平衡,在地下水丰富期间,将水抽送至暴雨管理系统存水设备中,以供地下水乏水期间使用。用途:应用于雨水的存储回用。
Related News